建廟緣起:
吳哥王朝歷代皇帝都喜歡建廟,從登基起為自己建一座廟,歌功頌德或宣揚天威,或紀念父親或母親建廟。老國王死後,新國王又建新廟,甚至因朝代更迭,而來不及完成的寺廟,如塔高寺(有此一說)。
以建築材料來看,建築時期大約可分三期:
一、早期以紅磚為主,外敷白灰加糯米漿和棕糖,密不透水,如1000年前建在水庫中的東梅蓬寺,羅洛士遺址群的巴孔寺、羅雷寺等。
二、中期以火山岩雕刻裝飾,最高的地方用石頭做成臺基。
三、後期用修成方形的石頭堆砌雕刻,有的石頭甚至重達8000公斤,大都建築在地勢高的地方。


國勢範圍:
根據資料顯示,類似的神廟約有212個,散佈在越南中部、老挝、寮國、緬甸、泰國(當時尚無泰國),甚至雲南南部(孔雀舞與神鳥觀念),由當時通用貨幣和碑文記載可知,證明吳歌王朝的版圖之大和影響之深遠。

宗教信仰:
西元802年迦亞爾曼二世,以暹粒為首都(暹粒是打敗、趕走暹羅人之意),暹粒也是當時版圖的中心。早期信奉印度教,現在85%的人民信奉的是小乘佛教,不像我們臺灣是信奉大乘佛教的。導遊先生對大乘、小乘佛教,有一個淺顯有趣的說法,他說大乘佛教主張普渡眾生,大家共同信仰、修行,以達極樂世界,就像坐同一路公車,目標相同,而小乘佛教,崇尚個人修行,每天虔誠禮佛,拜神對祂說好話,真心誠意去感動神,久而久之,就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,回到神的身邊,達到極樂世界,小乘佛教就像每個人坐自己的私家車,目標是否到達,就看個人的努力了。


吳哥王朝的宇宙觀:
吳哥王朝相信喜馬拉雅山是宇宙的中心,神仙都住在高山上,而吳哥無大山,所以用石頭堆成山,造一座塔,把神像安放在塔中,代表住在山裡的神。每一座塔都有一個神像,安置在方形的神座上,神座下有一個洞,用來藏金銀珠寶,後來的偷盜者,為了取得珠寶,就推倒神像,盜取珠寶。因此,神像毀損嚴重,現在已很少看到神像了,也許到了外國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去了。歷代國王不斷造塔建廟,它的另一個意義,就是建立國王心中的小宇宙,宇宙之王可以主宰一切,神化王朝,君要臣死,臣不敢不死,打仗時也就勇往直前,大家不怕死,奴役人民建廟,人民也全力以赴,欣然前往。作戰搶來的財物,更是全數貢獻,不會私藏,如此相乘的結果,國家更加強盛,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國家。不過,吳歌王朝後來的衰敗,也是因為長期的戰爭連綿,征戰不休,國力日弱,加上內憂外患,不得不往南遷都現在的金邊。大約在1431年,暹羅人入侵吳哥,屠城之後,發生了瘟疫,吳哥王朝從此覆滅。宏偉華麗的吳哥窟偉大建築,也在荒煙蔓草中埋沒了四百多年,當然,輝煌燦爛的吳歌王朝也走入了歷史。真是成也戰爭,敗也戰爭!


印度教的神祇:
吳哥王朝早期信奉印度教,印度教的神祇主要有三位,很多神話故事也圍繞著這三個主角產生,創造了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一、創造神(Brahma):即大梵天,創造了萬事萬物,因為任務都已完成,所以地位不是那麼重要。祂出現時,大都騎神鳥(即孔雀或天鵝)。
二、保護神(Vishnu):.即比濕奴,牠的任務是確保萬物生命安全,以及維護世界和平。牠出現時是騎坐三個頭的大象。
三、破壞神(Shiva):即濕婆神,世界萬世萬物有始有滅,有毀滅才有新的開始,因此,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。牠是騎牛出現的,牛也是牠的代言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na5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