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西元前256年,即2257年前,戰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,組織巴蜀民眾改造山河,興修水利,創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,使成都平原成了「水旱從人,不知饑饉」的「天府之國」。巴蜀人民為了紀念李冰,每年都江堰放水時,都要舉行隆重祭祀儀式,歲歲不絕。成都也成為世界上最早擁有先進水利工程的城市之一,並且兩千多年來,它還在繼續發揮功能,沿用至今。


搖晃的安瀾索橋
 
都江堰三大主體工程由魚嘴(分水堤-自動將岷江水分為內、外江)、飛沙堰(溢洪道)、寶瓶口(離堆引水口)三大部分構成。其中最重要的是魚嘴分水堤,是世界首創無壩引水工程的關鍵,不但分水,還兼具排泥沙的重要功能。所謂都江堰的”堰”,指的就是這魚嘴分水堤。分水魚嘴的西方,流有岷江百分之六十的水量,稱為「外江」。分水魚嘴的東方稱為「內江」,引百分之四十的岷江水,進入寶瓶口,有一個引水網路渠道,縱橫交錯百里,將水導至成都平原的每一個角落。灌溉面積從漢、晉的近百萬畝增加到民國時期的近三百萬畝,在到如今的千萬畝,使成都平原成為稻米之鄉,並使四川盆地有「天府之國」的美譽。

為了要知道河道之內是否淤沙太多,李冰在河道內沉有五隻石犀牛,成為河底量測不變的基準點。為了要觀測水位的深淺,在河中立有三個巨大的石人,要求都江堰的管理者注意,水位不能低於足下,過低則多引江水,水位高過石人肩部,就少引水。


此外,都江堰堅持冬季枯水期農閒時的「歲修」制度,淘灘清淤護堤,要領就是「深淘灘,低作堰」。而且幹渠以下眾多支渠,以及數不清的”民堰”,也都堅持歲修制度,因此才能使都江堰系統工程沿續使用兩千多年,就像鄧小平所題的「造福萬代」子孫。

都江堰水利工程,見證中國人的智慧。兩千多年前的蜀太守李冰,對於居民對岷江水害的呈請,勤奮認真的親往現址,仔細調查、評估、研究,因勢利導、就地取材,親自率民治水,成就了千年偉業,造福了萬代子孫,這才是真正勤政愛民的典範,值得很多從政者學習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na5yeh 的頭像
    gina5yeh

    度日、渡日

    gina5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