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4337.JPG

第一次看到金山寺,實在被它的嬌小玲瓏、楚楚動人所吸引,尤其在西夕陽餘暉下,它所展現的寧靜、浪漫,穿越亙古時空,還能屹立不搖的存在,感到深深的感動。
金山寺位於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烏龍江上,跟附近烏龍江上的現代化水泥大橋,今古輝映。金山寺建於宋代,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,原是江心的小石阜,因為它的形狀像石印浮於水面,有
如江南鎮江之金山,故曰「小金山」,因限於地形,寺院沒有巍峨的殿閣和巨大的佛像,但小巧玲瓏,佳景天然,在全省寺院中獨具一格。
DSC_4347.JPG

DSC_4355.JPG

洪橋金山塔寺文昌閣簡介
洪橋金山寺原始文昌閣,土木結構,面闊三間,坐南朝北,直視閩侯蓮花山峰,三面廊樓,有藻井、門樓、斗拱,翹角十分雅典,閣內陳列族賢文物,楹聯旌匾連連,是鄉賢功迹的展示廳。塔左右建亭,四面開窗,以資遊覽…,內祀文昌帝君。

文昌帝君,即文昌星,古代星相家,將其釋為主大貴吉星,是主管功名爵祿、文章學問之神。特別朝庭以科舉取仕,以後文昌帝君更是文人學子頂禮膜拜的偶像。此時金山文昌閣香火鼎盛,可想而知,幾乎人滿為患。時幸有平陽陳姓施主獻池塘一口為資,舉辦盛大的迎送儀典,把文昌帝君移鑾洪橋東岐山大王宮院內,據傳洪塘自古文風鼎盛,莘莘學子以宮為勤學之所,十載寒窗,惟求功名,赴京之前,不免拈香一柱以祈佑庇,金榜題名。每年二月初三日,文昌帝君聖誕致仕信眾絡繹不絕,日夜香火不息,慶典十分熱鬧。金山寺文昌閣專供文人墨客聚會,詠詩作賦、交流學術、瀏覽勝景。此後洪橋有二個文昌閣,不過隨著時光流失,風雨水侵襲,社會變遷,二個文昌閣均已傾圮。

民國時期,洪塘鄉人,又集資重建,仿古模式,臺梁穿斗式結構,飛檐翹角,造工精細,土木金漆,煥然一新,扶欄觀景,極目眺望,可見旗山如黛,斜陽如血,江帆逐浪,湮水蒼茫湖山生色,重建後的金山文昌閣,金碧輝煌,別具一格,清淨優雅,風景宜人,引人入勝,招來不少文人墨客,但是好景不長,不久又傾圮 於狂風大水之中,閣宇遭到破壞,漸消勝迹,惟有神功靈傳,再建文昌閣成為洪塘人的夙願,今欣逢太平盛世,百廢俱興,為發展文化蘊根,倍覺神恩厚澤,激發我寺同心決策籌建。
金山文昌閣管理處2008年3月
《資料來自金山寺文昌閣內文物 》
來到烏龍江岸邊,金山寺雖近在咫尺,卻也要靠渡船過河。不知這是八百多年的滄海桑田的變化,還是當年可能只要步行就可上寺院呢,真令人好奇。
DSC_4359.JPG

不是假日,寺院裡靜悄悄的,沒有其他遊客和香客。寺廟雖小,但也五臟俱全,只是各處樓臺亭塔好像都小了一號,顯得小巧優雅。夕陽在江上灑下金色餘暉,照在寺院,人跡杳然(道士們或和尚們都在禪房裡修行吧,只見迎著斜陽的衣褲晒在那裡),寂寥空曠,餘味無窮。
DSC_4364.JPG

DSC_4339.JPG
回到岸邊,煙波江上,一片迷濛,暈紅落日高高掛在天上。岸邊搗衣的婦人,閒坐的男人,擺渡的船隻,形成一幅意境清幽的水墨畫。這幅畫裡的風景,是否也數百年不變呢?!
DSC_4373.JPG

金山塔──七級八面之實心石塔,高3.2丈
DSC_4357.JPG

DSC_4388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na5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